联系我们
  • 邮编:529000
  • 施先生:13702282721
  • 马先生:13901262447
  • 地址: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丰乐路142号601室

    新媒体时代下怎么样才能做好国际传播?这场论坛给出答案!

来源:张信哲代言的欧宝娱乐网站下载    发布时间:2024-03-17 14:33:20

产品说明

  南都讯 记者 张一鎏 冷锋 实习生 刘龙辉 6月8日,2023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新媒体时代的国际传播创新分论坛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就新媒体时代下怎么样才能做好国际传播展开对话。论坛现场举办了“精准传播·话语构建”、“深层次地融合·技术赋能”、“创新迭代·赛道转换”和“智库发声·聚合发力”四场主题沙龙,22位来自各领域的大咖们共话国际传播新发展。

  中宣部副部长王纲在致辞中表示,当前,国际舆论场的格局之变、话语之变、攻守之变在深度演进,置身新媒体时代,创新国际传播拼的往往是平台、比的往往是技术、争的往往是流量,更加需要自我逼迫、自我革新、自我重塑。要切换主赛道,推进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坚持内容为王、移动优先,让更多高品质抓人心的产品破圈出海。要拥抱新技术,加强前瞻性研究和应用,用技术赋能国际传播。要相信年轻人,让年轻人挑大梁、当主力,让最有“网感”的人到海外讲中国故事。要构建大格局,打组合拳、弹协奏曲,把话筒送到更多人手里到前台去发声,共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精准传播和话语构建,是国际传播尤其是对外传播的核心问题。在“精准传播·话语构建”沙龙上,复旦大学中国学研究院院长张维为表示,要正确理解中国和世界需要跳出西方范式,实现“范式转换”,做好文明叙事。还要跳出西方的指标体系,中国要创新形成自己的指标体系。有这样的指标体系创新,就能更自信地讲好中国故事。人民日报“侠客岛”负责人张远晴强调,国际传播要做到有效,要对西方的一线媒体进行精准的喂料,为他们提供观点。抢占国际舆论场,要勇于发第一声。在这方面中国媒体应该责无旁贷,有担当地挺在前面。

  今年是提出“媒体融合发展”第十年,媒体对深层次地融合有了很重要的尝试。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媒体深层次地融合下半场如何做?“深层次地融合·技术赋能”沙龙上,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院长夏学平提出,国际传播能力的提升离不开新技术,也更离不开新应用。怎么样打造新型媒体,打造成新的平台和赢得更多的用户,是如何开创国际开放的新渠道、新航道的重要目标。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党委副书记、副社长王更辉提出,媒体融合过程中,将技术作为一个支撑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底盘来打造。按照实际的需求,技术提供对应的工具。未来也会尝试将AI技术应用其中,把媒体融合做得更好。

  新媒体时代做国际传播创新,不论是新闻界、学界还是传播平台,都经历了赛道转换。“创新迭代·赛道转换”沙龙上,哔哩哔哩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长卢雅君认为,爱好民间传统文化、传播民间传统文化的青年群体选取微小但生动的切口来向世界展示中国,是国际传播中应该有的文化自信。深圳大学传播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辜晓进看来,讲好中国故事,叙事要去功利化有草根化,讲好中国故事的核心是要尊重、重视人类的共同兴趣,要强化同理心,挖掘关乎个人的情感和命运的细节。

  国际传播过程中智库是后来者,也是生力军。智库如何为国际传播助力?在“智库发声·聚合发力”上,中国社科院国际合作局局长王镭表示国际传播不是自说自话,而是要作用于受众。这就需要智库对对象的社会历史背景、现实关切等研究,才能解决传得开、听得进去、听得懂的问题。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钟智锦则强调,智库话语的传播要想的第一个问题是传给谁,传者和受众是要分开来的,受众要分层次,传者也要分工。 中国日报社中国观察智库主任宋平提出借助智库学者的力量来赋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最简单的就是借外脑说话,围绕全球一体、中国角度,借用中外智库专家发声。